低空经济,从蓝图到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机遇
- 政策支持:
-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
- 多地积极布局,加快探索天空的“边界”,如吉林省长白山脚下设立天空之城飞行基地,武汉、十堰等地构建低空智能“信息网”。
- 市场潜力:
- 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览,应用场景探索加快。
- 技术突破:
- 基础设施建设:
- 杭州计划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完善首批10个育新基地功能。
- 产业前景:
-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随着政策、技术、市场、基础设施的成熟,低空经济在2025年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 低空经济与优势产业有效结合,锻造了长板,拓展了增长极。
二、挑战
- 技术瓶颈:
- 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精准感知等技术尚待突破,飞行控制等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 飞行器在空中难以通过简单增加电池方式提高续航能力,突破新的电池技术迫在眉睫。
- 安全法规与标准体系:
- 安全性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需要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护航。
- 吉林省无人机产业协会会长王树武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建设和标准引领,形成从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到低空运行服务、空域管理等整体规划。
- 基础设施不足:
- 低空经济关键环节存在短板制约,如低空空域管理需兼顾安全与效率,全国层面的法规仍需完善。
- 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如低空飞行试验基地和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站的建设。
- 人才短缺:
- 需要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三、未来展望
- 应用牵引:
- 做好应用牵引很重要,北京、上海、常州等15个城市已宣布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示范项目。
- 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应用落地,并在试点基础上加快场景深化拓展。
-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 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建设和标准引领,形成从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到低空运行服务、空域管理等整体规划。
-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加快推动5G-A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探索建立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
- 低空经济与优势产业有效结合,锻造长板,拓展增长极。
-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安全性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需要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护航。
-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兼顾安全与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低空飞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159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