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如何从 “新” 出发,一飞冲天?
一、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与地方行动
- 国家层面: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技术创新:突破关键瓶颈
- 飞行器研发:沃飞长空推出AE200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
- 通信技术:我国加快推动5G-A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探索建立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
三、产业链协同: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 应用场景拓展: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览,应用场景探索加快。预计未来借助低空飞行手段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场景将越来越多。
四、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筑牢发展根基
- 法规与标准: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建设和标准引领,形成从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到低空运行服务、空域管理等整体规划。
- 安全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布局通信感知一体化低空智联网,开发低空新航行系统。推进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利用卫星导航、物联网、AI算法、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全国城市网格空域数据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五、市场潜力:万亿规模的未来
- 市场规模预测: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 消费者期待:近八成的受访用户表示非常期待低空文旅项目,其中空中观光旅游(低空旅游)服务较为受欢迎。
总结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d/160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