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热潮涌动:17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避免“满地鸡毛”?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17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避免“满地鸡毛”?

1. 警惕“过热”风险:政策引导需精准施策

当前全国17省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需警惕“一哄而上”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全国人大代表吴仁彪建议,优先盘活上一轮通航热潮中的闲置产业园,避免借新概念复活“僵尸企业”。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支持技术、人才、资金条件成熟的区域(如深圳)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2. 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与过度内卷

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已出现“千余无人机型号、70余款eVTOL产品”的竞争态势,吴仁彪指出,过度内卷将导致规模化不足、运维成本高企。需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鼓励民企与国企合作,例如依托中航工业等央企的研发平台共建产业链。

3. 安全监管先行:构建“空中交警”体系

低空经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吴仁彪强调地方政府需承担主要监管责任,建议设立“空中交警”队伍,严查违规飞行无人机。同时,推动智慧飞行保障系统建设,利用5G、卫星导航等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控,分阶段推进“先载货后载客、先有人后无人”的试点。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17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避免“满地鸡毛”?(图1)

4. 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从“概念热”转向可持续模式

避免低空经济沦为“圈地运动”,需强化技术与场景结合。例如:

  • 物流领域:发展无人机配送,解决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难题;
  • 公共服务:应用无人机于应急救援、医疗物资运输;
  • 消费场景:拓展低空旅游、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兴业态。

5. 培育市场生态:从人才培养到公众认知提升

  • 人才短板:推动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联合企业定向培养飞行员、运维人员;
  • 公众信任:减少非重大事故的过度报道,降低市场对安全性的担忧;
  • 消费习惯:借鉴机动车管理模式,培育航空运动爱好者群体,逐步扩大用户基础。

总结

低空经济热潮需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繁荣”。通过精准政策、技术创新、安全监管和生态培育四重路径,可避免“遍地开花却一地鸡毛”的困局,真正释放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守望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rj/189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