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场景创新为翼,筑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在 2025 年,低空经济成为了全国众多省市关注的焦点,全国 30 个省市(区)、将近 220 个地市(州)纷纷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鼓励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各地出台的政策覆盖组织管理、空域协同、生产制造等方方面面,在这场低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成都也在积极探寻自身的发展之路,努力找准着力点,加快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3 月 14 日,在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办的第二期 “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专题培训会” 上,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业务总监雷利军带来了一场关于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的深度分享。他以《发挥场景创新驱动力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主引擎》为题,向市级场景创新工作专班以及各行业、领域场景工作小组成员阐述了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的内涵和方法论。
雷利军强调,应用场景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促使低空经济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根本要素。他建议成都在实现低空经济 “飞起来” 的基础上,于试点区域打造场景集群,借助场景创新推动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最终构建起 “超级场景”,也就是城市级的空中管理系统。
要深入理解低空经济,雷利军认为它是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有机结合。低空经济作为典型的以应用为牵引的经济形态,核心在于需求。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相关技术手段和产品日益完善,低空经济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航空层面,而是需要妥善协调与城市地面活动和地面管理的关系,将过去在地面进行的城市管理、生产作业、消费活动等逐步转移到空中。
同时,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也至关重要。以当前低空经济领域的无人机产品为例,从研制、飞行到应用,数字技术贯穿始终。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字化平台支撑,用于管理未来空中大量的航空器;在高密度的飞行活动中,通信技术不可或缺;定位、监测、气象、反制等低空经济场景,都依赖于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布局。所以说,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不仅是低空经济的独特之处,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抓手。
而场景创新,则成为了把握这两个抓手的关键所在。应用场景驱动本质上是需求驱动,通过应用场景可以有效牵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在场景创新过程中,精准有效的供需联动起着决定性作用。雷利军提出了 “场景机会” 和 “场景能力” 建设的概念。在打造场景机会时,需要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经过充分梳理,提供可开放或开展试点的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像相关市级部门、区(县)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成为打造场景机会的主体,所释放的场景机会应涉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采用,具备开放应用场景的条件,并且能够解决特定问题、满足特定目标或带来实际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正是成都推动场景创新工作的逻辑。近期,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相关国企等单位纷纷面向广大市场主体释放了一批场景创新机会清单,积极寻找城市发展 “合伙人”,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新机遇,让企业成为场景创新的主体。
成都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在能力端,成都是我国航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工业无人机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人才资源丰富;丰富的地形地貌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各种试飞环境。此外,在低空经济的许多单一应用场景中,成都也大有可为。例如,成都城乡融合的形态有利于探索城乡物流配送、高档商业化消费等,实现低空物流的规模商业化运营;众多的飞行营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充足的客流以及宜人的气候,都为低空文旅率先成为消费场景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全国对于低空经济的探索大多还停留在单一场景的认识阶段,单一飞行器、单一用户、单一场景无法模拟出复杂多元的低空经济环境,也难以挖掘出所需的体系支撑和关键要素。因此,雷利军建议成都在低空经济实现 “飞起来” 的前提下,在试点区域打造场景集群,让共性的需求催生出公共性的配套和服务,通过场景创新推动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最终打造出 “超级场景”—— 城市级的空中管理系统。
当城市的空中有了如同 “立交桥” 和 “红绿灯” 般的管理系统,密集的低空飞行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成都也将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翅高飞,成为西部低空经济的璀璨中心。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旅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chengdu/215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