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7 日,
重庆市巴南区以一场主题为 “畅飞巴南・擎动未来”
的产业盛会,宣告正式挺进低空经济 “蓝海”。作为重庆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
和“低空装备产业发展试点区县”
,巴南凭借1570 平方公里适飞空域 (占主城核心区 50.1%)的绝对优势,率先打破空域管制壁垒,为
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兴业态开辟 “空中走廊”。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则将其纳入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巴南抢抓机遇,出台 《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构建“一核心三基地”格局 —— 以大江科创城为智能制造核心,联动数智产业园、公路物流基地、生物城,打造装备制造、物流运输、飞行保障三大协同发展基地。

活动吸引近 200 位政产学研代表参与,现场释放三大信号:
巴南首次系统性推出 “低空 + 交通、物流、医疗、巡检、消防”等 12 类应用场景,涵盖城市应急救援、山区物流配送、景区空中游览等刚需领域。例如,京东物流现场发布低空智慧物流综合运营方案 ,计划在巴南构建 “1 小时市域配送圈”,破解山地城市 “最后一公里” 难题。
8 个总投资42 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
- 中天低空智能制造项目(投资 20 亿元):建设西部首个eVTOL 制造综合体,涵盖生产基地、垂直起降平台及销售中心;
- 青岛远度 “天瞳” 监管平台:打造西南首个无人机全域监管系统,实现飞行安全 “一网统管”;
- 芯链中飞竞速基地:建设智能化无人机研学中心,培育低空消费新场景。
在 “空域改革与产业赋能” 圆桌论坛 中,专家围绕两大焦点展开讨论:
-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会长徐昌东:建议巴南探索 “负面清单式空域管理”,将 90% 低风险场景纳入豁免审批;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张法亮:提出构建“空天地” 一体化信息网络,通过 5G + 北斗技术实现飞行器厘米级定位。
巴南发展低空经济并非 “空中楼阁”,而是依托三大基础:
集聚
60 余家低空经济企业,形成 “发动机 + 无人机 +
通航服务” 闭环 ——
- 宗申航发的活塞发动机占据国内中小型无人机市场 60% 份额;
- 中船重工迈杰突破航空特种润滑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 中国邮政开通全市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邮路(中坝岛 - 城区),实现 “30 分钟跨江递送”。
作为 “8D 魔幻城市” 缩影 ,巴南已在安全巡检、农林植保、旅游观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 5 个运动飞行营地年接待超 2 万人次,滑翔伞俱乐部数量全市第一;
- 无人机助力森林防火预警,响应时间从 40 分钟缩短至 10 分钟;
- “耘农我有 +” 平台结合无人机遥感,实现农田管理数字化,助农增收 20%。
根据《重庆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巴南锚定四大目标:
依托重庆低空产业动力研究院,攻关氢能源 eVTOL、智能避障算法等核心技术,2027 年前实现100 项专利突破。
到 2027 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 亿元,形成 “整机制造 + 关键部件 + 系统集成”产业集群,eVTOL 飞行器年产能力达500 架 。
拓展 “低空 + 医疗急救”(15 分钟应急救援圈)、“低空 + 文旅”(空中游览专线)等特色场景,建设川渝低空飞行赛事基地,每年举办2-3 场国家级赛事。
设立10 亿元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出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厂房租金减免等政策,吸引50 家头部企业落户,形成 “政产学研用” 一体化生态。
巴南的探索,为超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 “山地样本”—— 通过空域开放释放资源潜力,以场景创新拉动产业升级,用政策协同破解发展瓶颈。正如巴南区委书记何友生所言:
“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空中生意’,而是重构城市空间利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落子。” 随着 8 个签约项目落地、“四张清单” 持续兑现,这片占主城一半空域的热土,正成为
新质生产力的 “起飞场”。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cq/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