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园加速建设,长三角、大湾区领跑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发展,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创新生态,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领跑者。以下是两地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和特点:
一、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1.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长三角地区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技术体系,为低空经济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 2024年,江苏省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并鼓励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浙江省依托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低空经济试点,推动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发展,计划到2027年建成20个A类通用机场和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
2. 重点城市与项目
- 杭州: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eVTOL试点城市之一,并培育了“万亩千亿”空天产业平台。
- 苏州:发布《苏州市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低空经济标准化发展,并成立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集团,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
- 上海: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和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培育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协同发展优势
- 长三角通过成立低空产业联盟,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推动区域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构建全球领先市场
1. 产业规模与技术优势
- 大湾区集聚了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15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 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已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领军者。
2. 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建设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低空经济与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 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并推动无人机与无人车的协同配送,打造“空地协同”智慧物流体系。
3. 重点项目与试点
- 深圳: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城市,深圳在无人机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率先开展eVTOL商业化运营试点。
- 广州:依托小鹏汇天等企业,推动eVTOL产业发展,探索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
三、两地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共同特点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两地均通过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并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深圳对低空起降点建设提供最高200万元的补贴。
2.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完善
- 两地注重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无人机、eVTOL等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3. 应用场景多样化
- 长三角和大湾区结合区域特色,发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营。
四、未来展望
1.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长三角和大湾区将继续引领这一增长。
2. 技术突破与标准化
- 两地将在低空智能网联、eVTOL适航认证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低空经济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
3. 区域竞争与合作
- 长三角和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将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动全国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
总结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创新生态,已成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领跑者。未来,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完善,两地将在低空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低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图文来源网络,AI创作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163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