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万亿赛道的新机遇与挑战

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万亿赛道的新机遇与挑战(图1)

低空经济正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市场前景如何,产业发展方向和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企业机遇点在哪里,还需要冷静分析。

如何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能够最大限度提供企业生存发展机遇期,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市场规模、政策前景、市场发展趋势、产业链条长度、产业链条宽度等五个方面来看。

首先,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是市场规模。深海有蛟龙,高山密林有猛虎,小树林里可能只有田鼠。只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体量,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承载更多的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环境,是无法孕育符合国有和民营投资机构期待的创新型企业。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这一千米低空中蕴藏着巨大潜力的万亿甚至十万亿赛道。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的显著扩张,实际上是提振经济需要释放更多有市场价值的赛道。通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产业,也可以服务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

维持市场规模更关键驱动力是可以满足高端消费的需求。从消费降级开始,让大多数相关产业持续内卷到一路向下,不如针对高端市场,释放和满足相对高端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

第二,行业发展关键因素是政策趋势。政策支持和走向预期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低空经济企业所在城市和地区对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包容度是首要因素。

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政策的持续优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国政府对低空经济的监管政策逐渐放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一般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一般来说,低空经济领域所涉及的低空空域高度范围是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到3000米以内的空域。而从我国空域管理和低空经济实际运营角度来看,低空飞行主要涵盖G空域(真高300米以下)和W空域(真高120米以下)。这两个空域贴近地面,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活动范围。

低空经济涉及基础设施,如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营、飞行保障如导航服务、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的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对于低空经济的整体推进至关重要。

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万亿赛道的新机遇与挑战(图2)

第三,市场发展的增长趋势。只有市场增长趋势超过20%以上的市场,才是更适合创新企业进入到市场。如果市场增长停滞,不足5%,甚至负增长,这个市场没有完成产业整合,就是非常严重的红海市场,甚至是不适合企业生存的赛道。身处其中的企业,只能在“卷”和生存中徘徊,坚持到大多数企业被市场淘汰之后释放出来的少部分市场份额。微利企业和微利产业直接导致产业无法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将是行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国民航局预测,今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2024年4月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为33.8%,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第四,产业链条长度。良好的产业环境一定是链条足够长,可以容纳足够多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中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栖身位置。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市场营销等多个关键环节,同时还涉及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等领域。

低空飞行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是产业链的起点。无人机、轻型航空器等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航空航天、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研发设计环节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生产制造环节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产品。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整体组装及质量检测是这一环节的核心。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高强度材料的应用,使得低空飞行器在减重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电池技术、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创新将使得低空飞行器在续航、载重和安全性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电池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影响无人机的运行时间和效率,而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提升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

系统集成是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低空飞行器的整体功能。飞行控制系统、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平台等多种技术的融合,是系统集成的关键。

市场营销环节向潜在客户推广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低空经济产品、商品、服务的销售和推广,需要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第五,产业链条宽度。低空经济的相关产业,是否能够辐射和跨界赋能更多传统产业发展,从而扩大自身价值链条的连接广度,也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发展趋势来看,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从航拍测绘、农林植保等领域向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立体交通、物流配送、观光旅游、空中出租车、通用机场、导航系统与服务、空中交通管理、气象服务等领域延伸。

企业出海在低空经济领域仍然是重要发展方向。在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跨国合作将成为一种趋势。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与国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份额。

对一二三产业创新发展产生融合推动作用,能够为广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创新价值服务的低空经济产业,才是真正的好产业,将有望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适合进入低空经济的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抢占市场先机。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236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