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2.0:从政策蓝图到商业落地的上海实践 ——会展视角下的低空经济赋能城市未来
作为会展人,我们见证过无数产业从概念到现实的跃迁,而上海“天空之城”的实践,正以低空经济为支点,开启一场从政策设计到场景落地的立体化革新。这一过程中,会展业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成为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的催化剂。
政策引领:从顶层设计到生态构建
上海低空经济的爆发,始于2024年《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发布。这份蓝图提出“三高地一示范”目标:到2027年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联动长三角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会展业通过政策解读论坛、产业峰会等形式,加速了政策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例如,2024未来空间&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政府与临港新片区联动提出“临港模式”,以制度创新撬动产业链升级,成为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
产业协同:会展催化技术应用与场景孵化
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场景突破,而会展平台恰恰是多元场景的试验场。上海通过展会、路演等活动,推动无人机物流、载人交通等应用从“小众试点”走向“大众体验”。例如,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依托展会展示生鲜冷链运输常态化运营,其“丰舟90”无人机实现舟山至上海的海鲜直送,每周50架次飞行,成为物流场景的标杆案例。杨浦区与金山区联合发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通中心城区首条美团无人机航线,更在会展中吸引技术企业与资本关注,形成“展示-试点-推广”的闭环。
会展赋能:从资源聚合到全球辐射
上海低空经济的国际化布局,离不开会展的全球链接能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博会等平台,将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智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向国际。例如,御风未来在展会上发布载人飞行器M1,其250公里航程与5人载客能力,成为“空中出租车”商业化的关键突破。会展还助力上海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吸引全球产业链企业落地,如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等头部企业已集聚上海,形成全国50%的eVTOL创新力量。
未来展望:会展与城市的共融共生
低空经济的终极目标是重塑城市空间。上海计划开通浦东至长三角城市的载人通勤航线,将2小时交通缩短至30分钟,而会展业可通过模拟飞行体验、场景沙盘展示等方式,让公众直观感知未来城市图景。与此同时,会展自身也需创新——从传统展馆到“空天地一体化”展演空间,从线下展示到虚实交互的元宇宙会展,低空技术正为会展业开辟新维度。
上海“天空之城”的实践,不仅是技术与政策的胜利,更是会展业与城市经济深度融合的范例。在这里,每一次展会的聚光灯下,都是未来城市的缩影;每一次产业对话中,都在书写低空经济的中国方案。
会展人带您看精彩展会 崇女士:180 0170 9818
发布者:崇女士,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62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