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创新“低空+轨道”综合应用 无人机常态化巡检轨道交通
近日,温州在交通领域迈出创新步伐,开启无人机对轨道交通的常态化巡检,积极探索“低空+轨道”综合应用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和低空资源利用带来新变革。
在温州轨道交通空轨一体飞控指挥中心,无人机巡检的实时视频画面正在不断播放,巡检数据持续滚动更新。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屏幕上便会闪现预警信息。现场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把目光紧紧锁定在面前的屏幕上。
无人机飞手吴嘉诚说:“有挖掘机、吊车这种正在作业的,会危及到我们轨行区安全的话,就要立刻去汇报,会安排人到现场去处理。(还有)农民在旁边烧农作物,产生了大量的烟火,这个也要汇报的。”
以往,轨道交通的巡检主要依赖人工检查和传统检测车作业,不仅效率低,部分复杂地形与高空区域难以全面覆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检测盲区。如今,高效、智能的无人机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温州市铁投集团在全省率先推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 ”综合应用项目。自去年12月开展试点以来,S2线乐清段每天都会派出3架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截至目前,已规划46条自动巡检路线,乐清段3个机场点位飞行总时长164小时,飞行总里程2923公里,目标识别数量达5568个。
温州市铁投集团运管中心(数字化中心)副经理陆诗钊介绍:“我们在这一次引入无人机的同时,也投用了像这种异物识别、目标检测、缺陷检测、环境监控等等相关的这种智能算法,通过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实时调用这种算法,就可以第一时间识别预警,并且第一时间反馈处置。”
“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综合应用项目以S2线乐清段为先行段,共布设了下塘停车场、翁垟站、盐盆站3个无人值守的无人机起降点,覆盖线路里程达26.3公里。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完成了轨道保护区范围的航线规划,对挖掘机、渣土车、火灾烟雾等一系列场景的AI识别学习。通过在平台系统中设定好起飞时间、起飞高度与巡检线路,无人机便可自主完成巡检任务自动返航,储存录像并形成报告。下一步,市铁投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特色优势,继续深入探索“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空轨一体示范应用场景,提高温州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效率。
温州市铁投集团运管中心(数字化中心)副经理陆诗钊讲道:“未来在空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在鹿城、瓯海、龙湾甚至是瑞安这些区段投入使用。我们还会继续推进技术的引进,未来我们也计划引入像生成式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新兴技术,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们(计划)要开展普及的推广,我们希望像无人机、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技术真正成为像办公电脑一样的新型生产力工具。”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enzhou/233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