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将于7月23日在上海启幕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行业——以“启航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于7月23日至26日在此举办,同期举行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将同步启幕。这场由国家级行业协会与会展巨头联袂打造的盛会,不仅是中国低空经济从政策构想到产业落地的里程碑式跨越,更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正以基建先行、技术突围、全球合作的姿态,向世界递交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从空域管理到智慧基建,从产业融合到民生服务,这场博览会将集中展示中国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硬核实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联合发布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框架研究报告》,或将重塑全球低空经济的规则与秩序。当“千行百业”的需求与低空经济的创新应用碰撞,一场颠覆传统产业逻辑的“天空革命”已悄然来临。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将于7月23日在上海启幕(图1)


第一章 政策与战略:中国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

1.1 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新质生产力

自2021年国务院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2024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标志着行业从概念探索转向系统化建设。而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举办,正是对这一战略的实质性响应。

本次博览会以“赋能千行百业”为核心目标,背后是中国对低空经济的深层布局:通过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推动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用航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从“局部试点”到“全国覆盖”的质变。据主办方透露,博览会将聚焦六大主题板块——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制造与配套、低空交通运输、低空城乡管理、低空商业应用、低空消费娱乐,覆盖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产业链。

1.2 基建先行:破解低空经济的“空中堵点”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并非技术,而是基础设施的“碎片化”。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无人机专用起降点不足2万个,覆盖密度仅为美国的1/5;低空航线网络密度不足欧盟的30%,跨区域飞行审批仍需多部门协同。为此,本次博览会特别设立“低空基础设施展区”,集中展示从空域管理到地面保障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秘书长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通过博览会推动建立统一的低空基建标准体系,为全球低空经济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模板’。”据透露,会上发布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框架研究报告》,将提出涵盖通信导航、气象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18项技术规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引。


第二章 全球合作:技术、资本与政策的深度融合

2.1 国际巨头的中国主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企业在此次博览会中占据绝对主场地位:

  • 大疆生态首次公开展示第三代“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万台级无人机的实时调度;
  • 极客桥推出“模块化应急起降平台”,可在30分钟内完成山区、海岛等复杂地形的快速部署;
  • 联合飞机携第四代氢动力物流无人机亮相,续航突破1000公里,货载能力达500公斤;
  • 天翎科则聚焦eVTOL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空中出租车”原型机已完成2000次试飞,计划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

与此同时,国际企业亦不甘示弱。波音、空客、巴西航空等巨头纷纷携最新技术参展:空客展示的“城市空中交通管控平台”可同时管理5000架无人机;美国Joby Aviation的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安全性测试中创下行业新纪录。中外企业的合作也在加速推进,例如y Aviation与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签约,联合开发低空旅游解决方案;欧洲空客与中国电科合作研发城市空中交通管控平台。

2.2 资本与政策的双轮驱动

资本市场的热情同样高涨。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将超40%。博览会期间,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顶级机构将发布《低空经济投资白皮书》,揭示三大核心赛道:

  • 基础设施设备商(如起降平台、空管系统);
  • 运营服务商(如物流配送、空中出租车);
  • 数据服务商(域管理平台、气象服务)。

政策层面,上海已出台《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计划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低空数字底座。博览会期间,上海市政府将与工信部联合发布《长三角低空经济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跨区域空域协同、标准互认、产业协作。


第三章 技术破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跃

3.1 空域管理的“数字孪生革命”

在展区核心区,一套名为“天网”的空域数字孪生系统成为焦点。该系统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无人机通信等数据,可实时模拟半径500公里内的空域运行状态。2023年深圳试点中,该系统成功避免无人机与民航客机的127次潜在冲突,事故率下降90%。未来三年,这套系统计划覆盖长三角、大湾区等10个经济圈。

3.2 智慧起降设施的“毛细血管”建设

如何让无人机像汽车一样便捷起降?博览会展示了三大创新成果:

  • 模块化起降平台:采用折叠式设计,可快速部署于社区、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
  • 光伏充电网络:结合太阳能储能技术,实现起降点能源自给自足;
  • 自动驾驶接驳系统:无人机降落后,无人车自动转运货物至目的地。

“我们的目标是让低空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普惠。”极目机器人CEO陈浩然透露,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10万个智慧起降点,覆盖全国80%的县级行政区。


第四章 产业赋能:低空经济如何改变社会?

4.1 应急管理的“黄金半小时”网络

在2023年河北洪灾救援中,搭载生命探测仪的无人机群72小时内完成了1200平方公里的搜救任务。本届博览会专门设立“应急应用专区”,展示无人机在灾害预警、物资投送、伤员转运等场景的创新实践。中国应急管理部官员表示,未来将依托低空基建构建“黄金半小时”应急响应网络,实现灾情处置效率提升300%。

4.2 乡村振兴的“空中新基建”

浙江安吉,无人机物流网络已将山区茶叶运输成本降低60%;在四川凉山,植保无人机每年为农户节省人工费用超亿元。博览会现场,京东物流、顺丰速运等企业展示了“县域低空物流枢纽”解决方案,通过“干线无人机+末端配送车”的模式,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4.3 城市治理的“上帝视角”

上海浦东新区已建成全球首个城市级低空交通管理系统,日均管理无人机飞行超10万架次。博览会期间,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将演示如何利用5G-A网络实现低空通信全覆盖,支持无人机编队飞行、高清视频回传等复杂场景。


第五章 未来已来: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

5.1 消费娱乐的“天空狂欢”

低空经济并非只是“硬核科技”的代名词。在“低空消费娱乐”展区,一系列创新应用令人耳目一新:

  • 亿航智能的自动驾驶飞行器(AAV)将提供“空中观光”服务,游客可乘坐飞行器俯瞰城市地标;
  • 峰飞航空的eVTOL试乘体验项目,让公众提前感受未来出行的便捷;
  • 穿越机竞速联赛等赛事活动,则为低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5.2 全球标准的“中国话语权”

本次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是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框架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首次提出“四维一体”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 物理层(起降场、空域标识);
  • 数字层(通信导航、数据平台);
  • 服务层运营管理、安全监管);
  • 应用层(行业场景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为全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会长王明阳表示,报告已吸引全球30余个国家代表关注,未来或将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258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