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20.5 亿 “低空新基建” 落地: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经济综合体揭秘

绍兴 20.5 亿 “低空新基建” 落地: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经济综合体揭秘(图1)

引言:从水乡到 “天空之城” 的跨越


2025 年 3 月,浙江绍兴市越城区科技路 2 号地块的桩机轰鸣声,打破了这座江南水乡的宁静。随着总投资 20.5 亿元的 “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 工程启动,绍兴正以 “天空之城” 的雄心,在低空经济领域书写新的篇章。作为全国首个以 “全域低空新基建” 命名的总承包项目,其规模不仅创下行业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从 “试点探索” 迈向 “全域落地” 的关键转折。

一、政策东风下的万亿赛道


低空经济,这个曾被视为 “未来科技” 的概念,正加速融入中国经济版图。2021 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 “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政策的持续加码,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更有望突破 3.5 万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的双重驱动:从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到城市通勤、文旅融合,低空经济正以 “空中革命” 重塑传统产业格局。

二、绍兴样本:全域低空经济综合体的创新密码


绍兴项目的核心是 “低空经济综合体”,其规划涵盖空域管理、通信导航、起降设施等基础设施,目标是构建 “空地一体化” 的低空运行网络。具体来看,项目呈现三大创新亮点:


1. “512” 起降设施网:织就低空 “毛细血管”
按照规划,绍兴将建设 5 个大型起降场、10 个中型起降场和 200 个微型起降场(点)。其中,鉴水科技城综合体作为首期工程,占地 23 亩,投资 4 亿元,预计 2025 年 10 月竣工。该综合体不仅配备机库、充电设施、气象监测等基础功能,还通过 “VOD 复合开发” 模式,叠加文旅、商务等延伸业态,实现 “一场多能”。例如,黄酒小镇起降场可兼容 eVTOL 飞行器,游客下机即可体验非遗文化;东湖风景区起降场则将成为空中观景平台。


2. 数字基建:构建 “天空之眼”
项目同步推进低空智能感知系统建设,整合华航信、电信等技术资源,部署 28 套低空融合监视基站,实现 0-10000 米空域 “通讯、导航、监视” 全覆盖。这一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飞行器运行,还可预警极端天气,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此外,绍兴还组建了全省首支专职空中警察队伍,迭代升级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强化 “黑飞” 反制与应急处置能力。


3. 产业协同:从基建到生态的闭环
绍兴的野心不止于基建。根据《绍兴市低空新基建规划》,到 2027 年,该市将开通通用航空航线 15 条、无人机航线 250 条,低空经济相关服务收入突破 100 亿元;2030 年目标更直指 200 亿元。为此,当地聚焦 “整机 + 器件 + 系统” 产业链,计划引入 5 家整机企业、5 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及 5 家系统企业,形成 “研发 - 制造 - 应用” 一体化生态。

三、行业影响:从 “绍兴模式” 到全国复制


绍兴项目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一方面,其 “全域统筹、数字赋能、场景驱动” 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例如,郑州、荆门等地已推出千万级补贴政策,加速低空基建布局;另一方面,项目的落地也推动了技术标准的迭代。例如,鉴水科技城综合体参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技术要求》等新规建设,为行业规范制定提供实践依据。


更值得关注的是,低空新基建正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绍兴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5 年全市将投入近 18 亿元用于低空基建,涵盖管理平台、站点建设等领域。华西证券分析指出,低空飞行硬基建年投资额有望突破 1000 亿元,带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四、挑战与未来:低空经济的 “飞天密码”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空域管理方面,低空空域开放不足 30% 且未成网连片,制约规模化应用;技术层面,飞行器续航、安全冗余等问题仍需突破;市场培育上,公众对 “空中交通” 的接受度有待提升。


但政策与技术的双重突破正在加速行业成熟。例如,比亚迪与大疆联合推出的 “灵鸢” 车载无人机系统,通过 15 分钟快充、车机协同技术,解决了续航与操控痛点;亿航智能 EH216-S 已在全球 19 国实现商业运营,验证了 eVTOL 的市场潜力。未来,随着 AI 大模型上车、氢能源动力普及,低空经济或将迎来 “智能 + 绿色” 的双重革命。

结语:天际线上的中国机遇


从 “枕水而居” 到 “凭风起飞”,绍兴的转型正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缩影。当 20.5 亿元的投资化作天际线的 “空中驿站”,当无人机掠过黄酒小镇的青瓦白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野心,更是一个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随着低空基建网络的完善、技术创新的突破,中国有望在这场 “天空竞赛” 中抢占先机,让 “低空经济” 成为继数字经济后又一张亮丽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aoxing/219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