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农具”赋能智慧农业:大场镇的绿色增粮新实践
2025年3月13日,青岛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绿色增粮单产提升工作会议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召开。作为全市“粮囤子”“菜篮子”,大场镇通过智慧农业创新示范项目,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打造了1.5万亩绿色增粮示范区、3000亩智慧农田和500亩无人农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全程机械化:播种管理更高效
在大场镇青岛同富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豌豆种植基地,几台播种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起垄、播种、施肥、培土一气呵成。合作社总经理姜怀堂介绍,尽管是首次大规模种植豌豆,但全程机械化操作仅用四五天就完成了100多亩土地的播种任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豌豆生长期短,约80天,完全不影响后续玉米种植,预计今年收成可观。
二、智慧化灌溉:节水15万立方米
在合作社的麦田里,姜怀堂通过手机轻松启动埋地式滴灌系统,水流顺着管道均匀渗入土壤,滋养麦苗根系。相比传统人工灌溉,智慧灌溉系统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精准控制水量,预计今年全镇可节约15万立方米水资源,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的蓄水量。此外,大场镇还通过鹰眼系统对农田进行无死角监控,农民只需坐在办公室就能通过数字农业平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湿度和病虫害分布,田间管理更加便捷。
三、无人机喷药:15分钟完成1亩地
在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盘旋,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1亩地的农药喷洒任务。相比传统人工喷洒,无人机不仅速度快,还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径,避免重复作业和遗漏区域,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农药接触的安全隐患。此外,大场镇依托5G、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了无人农场平台,实时记录全镇100多台农机的位置、状态和作业情况,农民只需设定参数,农机就能自动完成任务,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四、数字化平台:农田的“健康管家”
春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季节。大场镇的数字农业平台就像农田的“健康管家”,通过虫情监测系统精准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2023年以来,平台累计监测20余万亩小麦和玉米,发送预警信息30余次,风险预测准确率超过90%。此外,平台还汇聚了近1500GB的农情、植保、气象等关键数据,农民可随时查看土壤湿度、气温、降水量等信息,科学安排灌溉、施肥和田间管理。
截至目前,大场镇数字化农业平台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预计今年小麦产量将增加10%,农民收入将增加15%。下一步,大场镇将继续深化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从“靠天吃饭”到“知田而作”,大场镇的智慧农业实践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大场镇通过智慧农业创新示范项目,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智慧农业必将为区域经济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作者声明:内容AI创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瞭望塔,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13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