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间的 "空中哨兵":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如何打造低空应急产业标杆
2025 年 3 月 21 日,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迎来历史性时刻 —— 福建省安全应急产业协会正式授予其 "福建省低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称号。这一授牌标志着三明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从零星试点跃升为全省标杆。活动现场,东南航空无人机智能机库装配生产线正式开工,12 个低空经济项目集中签约,系留照明无人机与 M190 机型腾空而起,一幅 "天眼覆盖、全域联动" 的产业画卷正加速铺展。
一、政策先手棋:老区苏区的 "蓝天突围"
三明的低空经济突破,始于对政策机遇的精准把握。作为全国首个中央苏区政策支持试点城市,三明将低空应急产业纳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 "创新中心 + 产业基地" 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京闽科技合作通道,中关村创新资源与三明老区苏区优势深度融合,形成 "政策 + 资本 + 场景" 的创新生态。
2024 年 10 月,生态工贸区出台全省首个专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企业落户、融资扶持到场景应用提供全周期保障。同时设立 1 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与兴业银行合作授信额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政策红利叠加区位优势 —— 三明沙县机场周边 16 个 G 类空域年通航时间超 320 天,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天然试验场。
二、技术突围战:构建 "空天地" 一体化体系
在宁化县无人机远程调度中心,20 个智能机场实时回传画面。这些分布在山间地头的 "空中哨兵",可实现 5 分钟应急响应。2023 年省应急管理厅批复的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试点项目,通过网格化部署智能机场,使宁化县 85% 面积纳入 "5 分钟应急圈"。东南航空研发的全自动化飞行系统,可实现无人机自主换电、航线规划,将传统应急响应时间缩短 70%。
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硬件突破。科比特与三明学院共建的 "空地一体监测实验室",开发出基于 AI 的火情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无人机巡飞数据,可精确预判山林火情概率分布。这种 "天上 + 地上" 的智能联动,使三明在 2024 年森林火险期减少火灾损失超 2 亿元。
三、场景革命:从应急到民生的全域覆盖
在沙县区青州镇,无人机正为竹林喷洒生物防治菌剂。这只是低空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缩影。三明通过 "低空 +" 模式,将无人机应用拓展至农业、林业、文旅等多个领域:
智慧农林:极飞科技植保服务站年作业面积突破 50 万亩,搭载的 AI 识别系统可精准区分病虫害类型。
城市管理:系留照明无人机实现重点区域 24 小时监控,配合 5G 回传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民生服务:与文旅集团合作开发 "空中观光 + 物流" 项目,游客可通过 APP 预约无人机航拍,同步下单购买特色农产品。
这些创新场景的背后,是三明对低空经济 "事业 + 产业" 融合发展的深刻理解。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开放公共数据等方式,三明培育出东南航空、海丝数字等本土龙头企业,形成 "技术研发 - 场景应用 - 市场反哺" 的良性循环。
四、产业链攻坚:从 "制造" 到 "智造" 的跨越
随着东南航空智能机库生产线的开工,福建首条工业级无人机全产业链正式落地。该项目投资 1 亿元,可年产 600 台系留照明无人机及配套设备,预计年产值 3 亿元。与此同时,三明正构建 "研发 - 检测 - 培训" 产业生态:
创新载体:中关村智慧产业园提供 "工业上楼" 空间,吸引 12 家无人机企业入驻。
检测认证:与中国航空研究院合作建设低空经济检验检测中心,填补区域空白。
人才培育:三明学院开设无人机操控员培训课程,年输送专业人才 500 名。
这种全链条布局,使三明在 2024 年吸引低空经济投资超 50 亿元,带动就业 3000 余人。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的合作,三明正探索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等前沿领域,为产业升级储备动能。
五、示范效应:老区振兴的 "低空样本"
三明的实践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政策创新:通过 "负面清单 + 容缺审批" 机制,将项目落地周期缩短至 3 个月。
市场培育:建立 "政府购买服务 + 企业自主运营" 模式,降低企业市场开拓成本。
技术共享:搭建低空经济共性技术平台,开放无人机遥感数据、空域资源等要素。
正如工信部专家所言:"三明经验的核心,在于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地理劣势转化为创新势能。" 目前,三明模式已吸引深圳、珠海等地企业前来考察,部分技术成果纳入《福建省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
六、未来展望:从 "示范" 到 "引领"
站在新的起点,三明正谋划三大突破:
全域覆盖:2027 年前实现全市乡镇智能机场全覆盖,构建 "县 - 乡 - 村" 三级应急网络。
产业升级:推进固态电池、氢燃料无人机研发,将飞行器续航提升至 500 公里。
开放合作:对接 RCEP 低空经济走廊,打造跨境应急物资中转枢纽。
当无人机群掠过武夷山余脉,穿越闽江源头,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应急物资,更是革命老区振兴的新希望。三明的实践证明,在数字经济时代,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 "换道超车",在蓝天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31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