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从研发到服务的完整链条
2025年2月28日,随着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的正式揭牌,这座城市西北角的科技沃土奏响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强音。在这场以"抢滩新质蓝海,擘画低空未来"为主题的大会上,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陕西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落成,以及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的全面构建。
■ 科技赋能:基础设施先行构建产业高地
在昆明池畔的生态画卷间,占地101亩的无人机试飞基地犹如镶嵌其中的科技明珠。这个由西咸新区联合中国电信打造的省内首个民用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已获批78.5平方公里专属空域,集研发试制、适航认证、飞手培训等六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特别引入的量子低空安全智联网(试验网),通过中国电信的5G+卫星通信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安全防护体系,为低空飞行保驾护航。
同步揭牌的西安低空气象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则开创性整合气象大数据、空域监管、飞行调度三大系统,可实时监测100公里范围内风速、能见度等20余项气象要素,为特殊天气条件下的飞行测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 产教融合:人才创新双轮驱动发展
大会发布的《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人才"低空经济产业自主认定试点实施方案》,建立起"政校企研"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等举措,年内计划培育无人机领域专业人才500余名。
新成立的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联盟与检验测试综合服务联盟,汇聚了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卡斯柯信号等32家产学研机构。这种"1+X"的产业协同模式,将有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 应用落地:场景革命重塑城市图景
现场投用的5大示范场景勾勒出未来城市治理的新图景:搭载AI识别系统的地铁巡检无人机,可实现轨道缺陷毫米级检测;空地协同物流配送网络,使医疗急救物资运输效率提升40%;河道智能巡查系统通过热成像技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这些应用不仅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更催生出智慧交通、应急救援等新兴产业增长极。
随着18个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总金额27亿元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从秦汉新城的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基地,到沣东新城的无人机适航认证中心,再到空港新城的跨境物流枢纽,一个涵盖"研发-制造-测试-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已然成型。
■ 技术突破:硬核科技引领行业变革
爱生集团自主研发的LQ220大载重复合翼无人机震撼亮相,其2吨级的载重能力和500公里续航里程,刷新了国内同类型产品性能指标。该机型可广泛用于应急物资投送、电力线路巡检等领域,标志着陕西在大型工业无人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电信推出的全球首个量子加密低空通信系统,采用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钥分发技术,确保空域调度指令传输绝对安全。这项创新成果的应用,将彻底解决传统无线电通信易受干扰的安全隐患。
这场大会不仅是西咸新区打造"低空经济之都"的战略宣言,更是我国低空经济由政策引导转向市场驱动的重要转折。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生态成熟、应用场景拓展,这片曾经的航空产业空白带,正在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正如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所言:"我们要以试飞基地为支点,撬动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空中走廊'。"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70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