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联手先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推动深港两地先行试点低空经济示范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示范区。这一提案旨在通过深港合作,探索低空经济的政策法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路径,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1. 深港低空经济示范区的背景与意义
政策支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引擎,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政策和科研优势。
深港优势:深圳和香港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的互补性。深圳在无人机技术、产业链布局和政策支持方面走在前列,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物流中心,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国际化资源。
2. 示范区的核心目标
政策法规协调:朱鼎健建议深港两地政府联合成立低空经济政策法规制定与协调工作小组,组织交通、民航、科技、法律等领域专家,制定统一的跨境低空经济法规和行业标准,解决审批程序、飞行规则等难题。
应用场景试点:选择跨境低空物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场景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整个大湾区。例如,深港可联手打造“空中看深港 一半青山一半湾”的特色文旅线路,推动低空经济文旅品牌建设。
3. 深港低空经济的潜力与挑战
潜力:
物流与交通:深港两地人流物流往来频密,低空经济可大幅提升跨境物流效率和城市交通便捷性。
文旅与应急:低空经济在旅游观光、城市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提升大湾区国际吸引力。
挑战:
空域管理:深港两地人口密集、建筑高度较高,规划适航航线和空域存在困难。
跨境协调:两地分属不同行政区域,法规、审批程序和行业标准需从无到有逐步完善。
4. 未来展望
从“天空之城”到“天空之湾”:朱鼎健提出,通过深港先行试点,逐步推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参与,最终实现从“天空之城”到“天空之湾”的转变,形成覆盖大湾区的低空经济网络。
产业生态构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参与,构建完整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18。
总结
朱鼎健的提案为深港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通过政策协调、场景试点和产业合作,深港有望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这不仅将推动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全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蜗牛,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70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