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会涛院士谈低空经济:与通航结合,构建万亿 “天路”

自 2024 年 “低空经济” 首次被郑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领域便如同璀璨新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持续吸引着各界的目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着重强调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发展舞台上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低空经济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樊会涛院士指出,低空经济的本质在于飞行,而飞行离不开飞机的有力支撑,因此,低空经济的发展必须与通用航空产业紧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进而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而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 1000 米以内的空间范围,这片空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了空中交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用植保、观光旅游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樊会涛院士特别看好城市的立体公共交通,认为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大胆设想,未来或许会出现能够在公路上行驶,在必要时又能一飞冲天的 “飞行汽车”。从城市公交到个人飞行器,各种形式的飞行工具都有可能从想象变为现实,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立体交通网络。

樊会涛院士谈低空经济:与通航结合,构建万亿 “天路”(图1)

如今,低空经济正全力构建万亿级 “天路”,有望引领新一波消费浪潮。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测,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更是有望攀升至 3.5 万亿元。樊会涛院士强调,低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更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新型消费模式,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它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与高回报的显著特性,其产业链的成长与带动作用十分突出。就如同那句俗语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要建设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低空经济 “天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樊会涛院士也坦诚地表示,尽管低空经济前景一片光明,但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 “长跑”。目前,低空经济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刚需场景相对有限,尤其是在空中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大多还只是锦上添花的服务,而非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他也提醒各方,新兴产业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与资本长期保持耐心,持续投入。“市场经济的问题就在于,资本需要耐心,投资应关注长期价值。” 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低空经济正逐渐成长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他呼吁社会各界保持耐心,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尽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但低空经济的腾飞已然是不可阻挡的大势。在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低空经济必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万亿级 “天路” 的辉煌建成。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旅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8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