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行器到金融港:长三角如何再造空中丝绸之路 ——会展人视角下的区域经济新动能
2025年3月,长三角“18分钟跨城打飞的”的新闻刷屏网络,从江苏吴江到上海虹桥的飞行体验,不仅是低空经济的突破,更标志着长三角“空中丝绸之路”从概念到现实的跃迁。作为会展从业者,我们见证了这一战略如何通过会展平台、产业联动与全球合作,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会展搭台:空中丝路的国际化纽带
近年来,长三角通过承办“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等国际性会展,搭建了全球航空产业链对话的桥梁。例如2023年服贸会上,第五届峰会吸引了30余国代表,签约七大项目,发布《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等权威报告,推动长三角临空经济区与卢森堡、哈萨克斯坦等地的深度合作。会展不仅是信息交汇的窗口,更是资源整合的引擎——通过展示智慧机场、无人机物流等新技术,长三角向全球输出“中国方案”,同时引入国际航司与资本,织密洲际航线网络。
低空经济:从飞行器到产业链集群
长三角的“18分钟通勤”背后,是低空经济的全链条布局。会展业在其中扮演了技术推广与政策落地的关键角色。例如,2023年峰会上提出的“航空碳资产管理计划”与绿色机场标准,已在上海虹桥、杭州萧山等枢纽试点。此外,无人机物流、航空救援等应用场景通过专业展会加速落地。东航等企业依托长三角会展平台,将智利车厘子、挪威三文鱼的“空中冷链”模式复制至“一带一路”沿线,2023年仅生鲜物流包机便超200架次。
金融港赋能:从物流到资金流的升级
空中丝绸之路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资本与服务的“软联通”。长三角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通过航空租赁、航权交易等金融创新,打造“空中金融港”。例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通过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吸引200余家航空物流企业集聚,2023年航空进出口货值占全省70%。会展平台则通过举办航空投融资论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航材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将“航线流量”转化为“资金留量”。
未来展望:数字化与可持续的融合
长三角的下一步,在于以会展为触点,深化“数字+绿色”双转型。一方面,借鉴郑州电子货运信息平台经验,推动航空物流全流程数字化,实现“一单制”通关;另一方面,通过低碳会展倡导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助力2050年50%燃料替代目标。
结语:
从飞行器的轰鸣到金融港的无声汇流,长三角正以会展为支点,撬动“空中丝绸之路”的全球版图。这里不仅是技术的试验场,更是规则与资本的重构之地——未来的天空,将书写更多中国式现代化的会展叙事。
会展人崇女士带您看精彩展会 :180 0170 9818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会展人崇女士,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9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