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空操作系统:解码上海展的"空天地一体化"商业实验
在2025年的春日里,上海以其一贯的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姿态,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空天地一体化”商业实验。这场以“解码城市天空”为主题的展览,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更是一次城市治理、产业升级与生活变革的预演,吸引了全球参展商与观众的目光。
技术底座:从卫星到终端的全链条突破
上海作为中国商业航天与空间信息产业的核心城市,正以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系统。根据《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已明确目标:到2025年形成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站及终端的全产业链,并重点突破6G空天地一体化终端芯片及模组的低成本、低功耗研发。展会上,观众可近距离观摩最新研制的智能终端设备——这些芯片模组能实现地面与卫星通信的无缝切换,为车路协同、无人机物流等场景提供底层支持。
场景革命:低空经济的“上海模式”
展会的焦点之一,是上海如何将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与地面感知设备深度融合,赋能城市管理。例如,通过卫星影像对比识别违建、联动无人机核查的“绵阳模式”被引入上海,结合本地AI算法优化,形成了一套违建预警、应急物流、交通调度的三维感知体系。此外,上海正探索低空空域数字化管理,借鉴深圳发布的全国首个市域级低空操作系统(SILAS)经验,推动无人机配送、空中交通等规模化应用。
生态共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协同创新
展会现场,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的成果首次公开。该平台聚焦工控安全技术研发,为“空天地一体化”系统提供高可靠的安全保障,其技术曾获国家级奖项,并支撑了上海卫星互联网、北斗导航等关键项目。与此同时,上海科技城新区联合中国移动、九洲空管等企业,签署了低空经济合作协议,目标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与“高端制造集聚地”。
艺术与科技:城市叙事的双翼
展览并未止步于技术展示。在徐汇艺术馆的“空中读申城”主题活动中,建筑师李振宇通过20年航拍影像,以“上帝的视角”呈现上海从10米到80米平均建筑高度的巨变,引发观众对城市发展的哲学思考。而外国设计师的跨界创作,如将卫星轨迹与涂鸦融合的《上海涂鸦II》,则用艺术语言诠释了科技与人文的共生。
未来展望:从实验到全球范式
这场展览不仅是上海对“空天地一体化”的阶段性答卷,更是一场全球商业航天与智慧城市发展的对话。随着上海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网络等前沿领域,未来城市或将真正实现“天基赋能地面、数据驱动决策”的智慧图景。正如策展人所言:“当城市的天空被操作系统解码,我们迎来的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种全新的城市文明。”
在这场实验中,上海以科技为笔、天空为幕,书写了一部关于未来城市的生动剧本。而这,或许正是“空天地一体化”商业浪潮的起点。
会展人崇女士带您看精彩展会 :180 0170 9818
发布者:低空会展人崇女士,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12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