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瞄准低空经济:优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在赣东北的丘陵地带,德兴市正以 “空中视角” 重构产业版图。2025 年早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武军率队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在深圳某科技企业的车间里,一场关于低空经济的深度对话悄然展开 —— 这座以有色金属立市的工业强县,正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为支点,撬动万亿级低空产业新蓝海。

德兴市瞄准低空经济:优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图1)

政策先手棋:从 “单点突破” 到 “生态构建”


德兴的低空经济破局,始于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2024 年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德兴迅速响应,在 2025 年 2 月的招商活动中明确: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与低空经济深度绑定,推出 “税收减免 + 厂房补贴 + 人才公寓” 组合政策,针对无人机制造、飞控系统研发等领域企业,给予最高 3000 万元设备购置补贴。


这并非纸上谈兵。在深圳某数字技术研发中心,德兴团队现场演示了 “新能源 + 低空物流” 的应用场景:退役动力电池改造为无人机储能模块,配合本地铜加工产业生产的轻量化机身,可实现县域 30 公里半径内 24 小时应急物资配送。这种 “旧动能 + 新场景” 的融合思路,吸引企业负责人直言:“德兴的政策不是简单的资金扶持,而是打通了从制造到应用的全链条。”

场景牵引:政企协同激活 “天空经济”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场景。2025 年 3 月,德兴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座谈会,邀请 12 家企业共议 “城市空中走廊” 建设。会上,中国环球发展基金与德兴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投资 5 亿元建设低空智联平台,覆盖智慧城市巡检、应急救援等六大场景。而本地企业的创新更具烟火气 —— 某电子信息企业改造的物流无人机,已在德兴铜矿试点 “矿物资讯速递”,将原本 4 小时的盘山公路运输压缩至 20 分钟。


这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的模式,正在重塑产业生态。德兴同步推进通用机场选址、5G 低空专网建设,在玉泉河畔规划 1500 亩低空经济产业园,集聚无人机制造、飞行培训、数据服务等 18 家企业。正如陈武军在调研中强调:“我们不仅要引进‘会飞的机器’,更要培育‘会思考的生态’。”

链条深耕:从 “制造单点” 到 “融合集群”


德兴的产业野心不止于低空制造。依托毗邻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当地正推动 “低空 + 物流”“低空 + 文旅” 双轮驱动:与顺丰合作开通赣东北首条无人机快递航线,将白茶、竹制品等特产 “飞” 向全国;联合三清山景区开发 “空中观景走廊”,2025 年五一期间,搭载高清摄像头的观光无人机已接待游客超 2 万人次,衍生出 “航拍 + 直播 + 特产” 的文旅新生态。


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更体现在细节中。在深圳某协会的牵线下,德兴新能源企业与东莞无人机电池厂商共建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 实验室,将原本寿命终结的动力电池转化为无人机备用电源,成本降低 40% 的同时,形成 “资源 - 制造 - 回收” 闭环。这种 “链式思维”,让德兴在 2025 年上半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 12 亿元。

未来图景:县域低空经济的 “德兴样本”


如今的德兴,低空经济已渗透到城市肌理:交警部门用无人机实现交通拥堵 “秒级响应”,消防救援大队配备的灭火无人机让山林火灾处置效率提升 3 倍,甚至连田间地头的病虫害监测,都用上了搭载光谱仪的农业无人机。这些场景的背后,是德兴 “政策 + 场景 + 生态” 的系统性布局 ——2025 年下半年,总投资 8 亿元的低空数字经济产业园即将破土动工,涵盖研发中试、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目标培育 3-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当珠三角的低空经济还在比拼技术高度时,德兴正以县域经济的灵活性,书写着低空产业的 “落地哲学”。正如某落户企业负责人所言:“在这里,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文件,而是能触摸到的产业未来。” 这场始于 “天空” 的变革,正在赣鄱大地勾勒出低空经济的县域范本。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13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