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亿航智能"四证集齐"开启中国eVTOL商业化新时代
近期,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迎来里程碑时刻——亿航智能旗下广东亿航通航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成为全球首家集齐TC(型号合格证)、AC(标准适航证)、PC(生产许可证)和OC(运营合格证)四大核心资质的eVTOL企业。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正式叩开eVTOL商业化运营的大门。
四证通关:eVTOL商业化的"通关文牒"
在航空制造业,适航认证被称为"航空器的出生证明"。对于eVTOL这一新兴领域而言,完整的适航认证体系更是商业化运营的前提条件。亿航智能历时近9个月完成从TC到OC的全流程认证,构建起中国eVTOL适航审定的标准范式。
TC(型号合格证)是eVTOL商业化的第一道门槛,主要验证飞行器设计的安全性。2023年10月,亿航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TC的载人级自动驾驶eVTOL。AC(标准适航证)则针对单架航空器进行适航审定,PC(生产许可证)确保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而此次获得的OC(运营合格证)则是商业运营的"最后一块拼图",意味着亿航智能不仅能够生产安全的eVTOL,还具备了商业化运营的资质。
场景落地:从观光体验到城市交通
获得OC认证后,亿航智能首批商业化运营将聚焦低空观光场景。目前已在广州、深圳等地的景区规划了"同一地点起降"的体验航线,单次飞行时长约10-15分钟,票价预计在千元以内。这种封闭场景的运营模式,既符合当前监管要求,又能培育市场认知。
但亿航的野心不止于此。公司正与中国民航局共同推进"A点到B点"的城市场景验证,计划在2025年开通首批城市空中交通(UAM)航线。深圳至珠海、广州至东莞等城际航线已进入论证阶段,未来有望实现20分钟跨城通勤。这种点对点运输模式,才是eVTOL商业价值的核心所在。
产业变革:中国低空经济的"四重突破"
亿航智能"四证集齐"的背后,是中国低空经济体系的整体突破:
监管创新:中国民航局首创eVTOL适航审定标准,为全球提供监管范本。不同于FAA将eVTOL归类为飞机或直升机的二元标准,中国建立了专门的审定体系。
技术自主:EH216-S的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打破了欧美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垄断。
基建先行:广州、深圳等地已建成十余个垂直起降场(Vertiport),配套充电、调度等设施,为商业化运营提供硬件支撑。
生态协同:从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开发商,中国已形成完整的eVTOL产业链。
挑战犹存:商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取得突破,中国eVTOL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空域限制:当前运营被限定在120米以下空域,且需保持视距内飞行,严重制约商业潜力。
成本高企:EH216-S单架成本约200万美元,票价难以亲民,亟需通过规模化降本。
公众接受度:市场调研显示,超60%受访者对自动驾驶航空器安全性存疑。
标准缺失:全球统一的eVTOL适航标准尚未建立,影响产品国际化。
未来展望:万亿市场的星辰大海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全球UAM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技术和庞大的应用场景,有望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
短期来看,2025-2030年将是eVTOL商业化关键期。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以上,eVTOL航程有望从目前的30公里延伸至200公里,票价也将降至出租车2-3倍水平。长期而言,eVTOL将与地面交通、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构建三维立体交通网络。
亿航智能的"四证通关",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中国在新一轮航空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的标志。正如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所说:"这不是终点,而是中国eVTOL商业化的起点。未来十年,天空将成为新的交通疆域。"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53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